客服
您当前的位置:主页 > 阿胶百科 > 阿胶故事 >

阿胶拍案惊奇(五)

出处:http://www.13yaoji.com作者:admin发布时间:2016-06-11 21:11

中国药物“封神榜”与无名的肝火

文/钟 闻

  话说唐贞观17年,太子右庶子高季辅上书论时政得失,太宗皇帝龙颜大悦,赏赐钟乳一剂,嘉奖道:卿进药石之言,朕以药石相报。太宗皇帝此话指的是良言有如良药,臣子为皇上进了有益国家的苦口良言,皇上回报给他有益身体的苦口良药。太宗皇帝之所以能够开创一个辉煌的大唐盛世,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礼贤下士,广纳良言。

 

  而太宗皇帝收到良言回赠良药的举动证实,他也相当重视滋补养生的“良药”,比如前几回所述,为了获得真阿胶,唐太宗居然不惜动用皇家权威,派遣尉迟大将军“官封其井”。

 

  那么,真阿胶有何神力,值得堂堂的太宗皇帝如此兴师动众?

 

  关于阿胶,实际上有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,自汉至今,总有新的发现。不过总起来说,对阿胶的研究、解析还是要推明朝的李时珍为集大成者,其科研结论也最为权威。如果说在此之前历代医家基本都各执一端,在此之后,既然李时珍一锤定音,后世医家更多只能在李的研究基础上进行补充发挥。

 

  《神农本草经》是中国药物学的开山之作,也可以说是中医药品的“封神榜”。它明确地为药物规定了等级,排出了座次,将其分为上中下三品。其中,阿胶被列为“本经上品”,据说久服可“轻身益气”——这在中国药典里是关于药效的至高评价之一。

 

  “轻身益气”有点抽象,《神农本草经》对此更具体的描述则是:主治“心腹内崩,劳极洒洒,如疟状,腰腹痛,四肢酸痛,女子下血,安胎。”

 

  对现代人来说,这些古色古香的语录大概如同天书,我们暂且放在一边。所谓与时俱进,对阿胶,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理解,而这种理解照例就会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见。正如今天多数人认为阿胶是补血圣药一样,虽然不乏偏颇,却也自有如此立论的道理。

 

  前文提到过的唐代名医陈藏器认为:“诸胶皆主风、止泻、补虚,而驴皮胶主风为最。”这个说法作为当时的主流认识,自然也左右了唐代的阿胶消费心理。

 

  大家都知道,驴那家伙,一双大眼睛看似天真无邪,实际不是好对付的,性如烈火,任劳而不任怨,倔起来无人收束得住。孰料,经东阿地下水轻柔浸润,糙皮居然脱胎换骨,扫尽刁蛮,踏踏实实担当起了“主风、止泻、补虚”的精细职守,并且胜任有余。

 

  “风邪”者,从中风口噤失语,热风瘫痪麻痹,到产后风虚,风牙肿痛,落枕硬脖子,腰腿痛,都是潜伏在人类身边的常见症候。按陈藏器的说法,阿胶对这些麻烦绝不推辞,照单全收,活脱一位坚守医疗第一线的资深女护士长,不畏劳苦,倾心竭力。

 

  唐太宗早年率众南征北战,出生入死,风霜雨雪,想必本人与开国功臣们身体也都落下了大小毛病,起码“风症”是少不了的。这就不难理解唐太宗为何要垄断阿胶,除自己享用还分赐文臣武将。也真是宅心仁厚,同时意味深长了,因为《皇帝内经》上说,“诸掉风悬,皆属于肝”,战争尽管结束,但朝堂之上,又是文武群臣争权夺利的厮杀之地,整日争斗不断,怎能不个个虚火升腾,中风几率大增?

 

  难得阿胶慈悲为怀,帮那群英雄豪杰沉降燥气,清除其满肚子有名或无名的肝火,使他们就像驴皮被东阿县地下水消融掉驴脾气,也变得任劳任怨,平心静气。

 

  李时珍还指出,阿胶单方可治瘫痪偏风以及老人便秘,此说更合乎太宗皇帝朝廷的需求:随着天下久安,君臣不觉渐渐步入老龄,这时候,缺少了阿胶,老臣们每天的日子简直不可思议。

 

  奇怪的便是,杨贵妃并非火气旺盛的男人,也并非“老人”,她何故也对阿胶情有独钟? 

 

  且听下回分解。